「肩關節囊擴張術」的肩友年齡落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,在治療五十肩時,總是會分享人生點滴。最近討論的主題是很潮的「卒婚」,意思是「不離婚,兩人各自過自己的生活」,也就是「從婚姻畢業」的狀態。
相處一輩子,相看兩相厭
五十歲左右,肩友多半已經經歷了二十到三十年的婚姻狀態,兩人一起打拼、養大小孩,平常在上班時,彼此忙碌、相互支援,因為任務(養小孩)在身,即便是吵吵鬧鬧,也會咬牙忍耐。
過了五十歲,兩人紛紛退休在家,原本一天只需相處二至三小時,現在變成整天都相對眼,剛退休時,大家都想要過「自己」的生活,但一個屋簷下,兩個人都想著「自己」,自然就產生許多磨擦。
從出門被問:「妳去那裡?又出去?」
煮飯被嫌:「魚不要翻,皮都掉了!」
屋內整潔不對:「杯子放水槽,不要丟桌上!」
原本隨心所欲的退休生活,怎麼好似請了老師在家對自己比手畫腳,一言不合,上演「離家出走」,但之前也沒經驗,想要離家出走,每次都去女兒家也不是辦法,到最後也不知道要去那裡好,最後只好又摸摸鼻子,回家去了。
不是講不聽,而是聽不懂
五十世代是很含蓄的,總覺得把自己心裡的話講出來,很不好意思。
像是,如果是每天打掃很累,通常不會說很累,而是會說:「我是傭人嗎?」、「每天跟在後面收!」,另一半聽到這種情緒字眼,通常火氣也上來,回應著:「不高興就不要掃!」、「沒人叫你掃!」聽到這樣的回話就更氣,馬上反擊:「我不做有人做嗎?」、「不掃地板都是灰!」
兩人吵來吵去,地板還是一層灰,兩個人的關係也被弄亂了。
問題不是對方不願意體貼,而是開罵的說話方式,一旦對方聽不出弦外之音,就只會覺得自己情緒控制不好,沒事找架吵而已。
說話有技巧,指令直接下
五十世代,都該學會好好把自己「想要的結果」,具體的、明確的、可執行的表達出來,一般公式可以這樣套用:
自我感受+具體做法+正向結果
一樣是打掃很累,可以換個方式說:
「我每天掃地真的好累(自我感受),週年禮物我要掃地機器人(具體可行),這樣我們每天都多半小時可以去散散步(正向結果)。」
經過思考過後的說出感受及訴求,讓問題解決,再也不需要因為掃地爭吵了。
獨立的空間,自己當國王
說真的,活了五十歲,沒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奇怪。
杯子怎麼擺、地怎麼掃、衣服怎麼折,這些生活點滴的標準,每個人都不一樣,就算是相同基因的同卵雙胞胎,也會想法不同的情況,更何況是截然不同的兩人,也難怪,在同一個空間裡,總是會有互相看不順眼的時候。
所幸,這時候的孩子多半已經離家了,家裡的空間頓時空了出來,不妨規劃一下,讓兩人都有各自的獨立空間,喜歡怎樣的花草、喜歡怎樣的擺設,各自決定,各自負責。
兩人只要溝通公共區域的協作及分工即可,若是對方沒有立即履行整理客廳的約定,躲到自己空間內,也就眼不見為淨了,不需要諾大的空間處處都覺得礙眼,留一方小天地,欣賞自己的小物。
若是偶爾吵得不可開交,躲回房間冷靜,也比離家出走來得舒服。
正向的溝通,快樂的相處
人生而獨立個體,但需要與社會互動,要在「自我」與「無我」間取得平衡,本就是人生困難的必修學分,也因為需要跟他人互動,如何順利的把自我想法與他人討論,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,無論年歲多長,我們都該好好學習。
未來的日子還好長,卒不卒婚,只是一種名稱,但兩人都能在婚姻裡,做自己,又能彼此作伴,最後執子之手,白頭偕老,雖然老派,還是非常浪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