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肩關節囊擴張術」療程因為五十肩的發族群為四十至六十歲,頑固型五十肩的肩友們,常在候診區分享自己的生命智慧,十分受用。
「好!我剛診所,大概一小時左右,三點可以到!」王先生收起電話,跟旁邊已經是第三次同一時段接受療程的林阿姨說聲抱歉,因為接電話中斷了剛剛的聊天,「我兒子啦,他說下午想請特休,約我去看電影」王先生笑著解釋。
林阿姨一聽,突然皺起眉,竟嘆了口氣:「唉,我兒子都不想跟我說話」她說兒子都把家當旅館,出門上班後很晚才回來,回來也直接進房間:「住旅館也會跟櫃台打招呼吧!」林阿姨看起來有些難過。
王先生沒料到竟林阿姨的傷心處,慌亂的不知所措:「啊~當家長也是要練習啊!大家都在學啦!」
接著,他分享了二個「練習當家長」的作法,聽起來十分有趣,不妨一起聽看看:
一、認知事情不是只有一種做法
跟年齡無關,每個人都是獨立的,家長常常會希望孩子照著自己的想法做事,美其名是擔心,其實是把孩子當成薑餅人,蓋成跟自己一模一樣,這樣一來,不但孩子無法找到自己的人生,也因為硬被套進模子中,而變得四不像。
當孩子行事與自己願為時,請先深呼吸,然後點頭,問自己這會不會造成「生命危險」以及「終身傷殘」,如果都不會,停一年工作也好、晚一年生小孩也好,照孩子的做法,又有何彷?
二、蒐集有趣的時事聽對方的看法
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後,要找話聊。
許多家長聊天內容是要孩子「解釋」,像是怎麼不結婚、怎麼不生小孩、怎麼不工作、怎麼又請假、孫子怎麼這麼瘦、孫子怎麼不吃飯等等,王先生認為,這樣不是聊天,而一樣是在套印薑餅人,如果實在是心急如焚想知道答案,可以用「別人的的事」,做為觀念的溝通。
像是若是孩子不生孫子,可以用這兩天討論度很廣的新聞【有片】2歲女遊歐哭鬧!媽怨團友辱罵她說包容不是義務| 蘋果日報做為切入點,問問孩子對這件事的看法,孩子如果回答:「我以後才不會帶我小孩跟團呢!」那家長就可以知道,孩子是有要生孫子的,只是要等等。
三、把自己照顧好
「這是最重要的」王先生說:「久病床前無孝子,那就不要讓自己久病,每個孩子都是孝子」
他說,自己已經有年紀了,體力跟身體狀態不可能跟年輕一樣,自己要認清楚,該做的保養、該積極的治療、該快樂的生活,為的也不是只有自己,還有不造成另一半與孩子的負擔:「留個幾百萬,不如留一個健康長壽的爸爸。」
「像我治療完都有認真回家做伸展跟熱敷喔!」王先生笑著說。
王先生的一番話,讓林阿姨點頭稱是:「說的很對,我今天回去也會認真的照顧自己的!」
天下父母心,每個孩子在父母眼中,永遠都是孩子,只不過3歲的孩子,跟30歲的孩子,需要不同的對待方式,王先生說得很對:「當家長也是要練習的」。
「肩關節囊擴張術」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,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,未有明顯 改善肩友選擇。